首页 资讯 正文

菏泽:黄河臂弯里的水韵花城

体育正文 54 0

菏泽:黄河臂弯里的水韵花城

菏泽:黄河臂弯里的水韵花城

185公里的黄河在其境内蜿蜒流淌,不仅雕琢出菏泽的“筋骨”,更哺育了(le)(le)国色天香的牡丹,造就了一座水韵花城。

登临高处(gāochù)俯瞰菏泽老城,“外圆内方”的格局跃然眼前:舒展的“外”,是(shì)沿明代防洪堤建成的环堤公园;端方的“内”,是环绕(huánrào)护城河的环城公园。环堤起点处的石碑铭刻着历史:明嘉靖年间,知州沈韩为抵御黄河决口之患,筑圆堤以象天,方城(fāngchéng)以法地。

昔日守护城池的堤防,如今已化身为城市(chéngshì)的环城绿带。

晨光熹微,不时有长跑的(de)青年(qīngnián)掠过(lüèguò)垂柳依依的碧波,随手拍下“一湾碧水映朝阳”的景致。赵王河湿地公园碧波潋滟,万福河景观带婀娜蜿蜒,一泓泓清水如翡翠项链环绕菏泽城区。

这片(zhèpiàn)土地,曾是《禹贡(yǔgòng)》记载(jìzǎi)的菏泽、雷泽等古湖盘踞的水乡泽国。沧海桑田,古泽虽已隐入历史尘烟,黄河挟带的泥沙却在此沉淀出千里沃野。

黄河水汽与冲积平原(chōngjīpíngyuán)形成的膏腴之地(gāoyúzhīdì),为牡丹生长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滋养。每逢谷雨时节,山东菏泽便化身为国色天香的海洋。千余(qiānyú)品种牡丹竞相怒放,姚黄雍容,魏紫华贵,赵粉(zhàofěn)娇艳,豆绿清奇。云蒸霞蔚,暗香浮动。花农踏着晨露采撷花蕊,花市熙攘鼎沸,游人衣袂翩跹,整座城市都浸染在(zài)流动的花色里。白居易“绝代只西子(xīzi),众芳惟牡丹”的千古赞叹,在菏泽一处处牡丹园里都可找到鲜活印证。

在这千年未改的(de)赏花情致中,常有身着牡丹纹样汉服的姑娘,摇着绘有工笔牡丹的团扇,徜徉花海之间,不时驻足留影(liúyǐng)。

人潮中,来自泰安的游客万春莲正沉醉于眼前美景。她是菏泽牡丹园里的“常客”:“菏泽牡丹争奇斗艳(zhēngqídòuyàn),我们掐着花期来,年年看(kàn)不够(bùgòu)。”

作为“中国(zhōngguó)牡丹之都(dōu)”,菏泽的牡丹花事可追溯至隋唐。目前菏泽已孕育出9大色系、10大花型、1308个品种的牡丹。

漫步菏泽,牡丹的花影(huāyǐng)俯拾皆是:10余座牡丹观赏园点缀在城乡之间,“牡丹区”“国花(guóhuā)大道”等地名标识在路牌上格外醒目。“‘睁眼全是牡丹景,闭眼都是牡丹香(xiāng)’早已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菏泽人最真实的生活(shēnghuó)底色。”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杨东波说。

牡丹的(de)文化基因(jīyīn),早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(xuèmài)。巨野县农民创作的《花开盛世》工笔画亮相上合峰会(huì),218朵牡丹在外交大舞台“绽放(zhànfàng)”;冬奥期间,反季节盛开的菏泽牡丹在北国寒冬绽放。延续百年的“下广催花”传统,更升华为城市对外交流的桥梁——每年(měinián)隆冬时节,菏泽“催花人”精心培育的牡丹苗,会乘坐火车,踏上1500余公里的“下广”旅程。

牡丹为魂、黄河为脉。当(dāng)暮色四合,曹州牡丹园华灯初上,古韵楼台与如织游人共绘(gònghuì)光影画卷,演绎历史与现代的交响,展现“花城”的独特(dútè)魅力。(新华社)

菏泽:黄河臂弯里的水韵花城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